吴福康本年80岁,退休前曾在工厂保卫科作业,与木匠并无相关,真实“与木结缘”,还得从一块他人用剩余的红木边角料开端。认出那是做老家具用的好料子,吴福康产生了“废物利用”的主意:做几个滑盖式收纳木盒。说干就干,他找来东西,照着家里曾经的老收纳盒,丈量尺度、画出图纸,尝试着制造了两只小盒子。
初度探究成功后,吴福康对木匠的热心一发不可收拾,创造内容也逐步从相对简略的桌凳发展到摇椅转椅、多层拎篮、灯笼、博古架等具有有用功能的家具和亭台桥梁等古典景象上,十余年下来,吴福康连续制造了木作业品200余件。
自学的进程困难重重,一开端掌握欠好尺度,拼接榫卯或部件的时分总是合不拢,失利了吴福康就从头再来一次,直到部件能紧密接合。一个看似简略的六边形灯笼底座,他初学的时分也尝试了两三次才满足。
日子是吴福康创造最好的体裁来历和教师。脑筋里开始并没有家具的容貌,吴福康就翻看保藏的连环画,照着里面的铺排学着做,还专门跑到古董店、家具店“取经”,学习制品家具的款式。旅行时分看到喜欢的修建,吴福康也会记下姿态,回家再缩小份额制造出来,打造自己的“微缩版木雕好景”。
依据自家茶盏尺度制造的老上海街头的“汤圆摊子”“剪发摊子”,为每天订的盒装牛奶“量身定制”的镂空拎篮……吴福康做木匠,更多的是讲究有用。在几十件桌椅里能够看到一把异乎寻常的“两用木凳”,中心用合页连接起来,平常是椅子,向上翻折起来便是能够爬高用的梯子,这是他儿时回忆里的老物件,自己爱上木匠活儿今后,也依据回忆做了一把。
这些有用又精美的著作先后在宁波经典民间艺术节、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展等活动中露脸,深受观众的喜欢。“我做木匠既不是寻求稀罕花哨,也不追求利益,便是想让我们透过木艺感触年月静好、高兴闲适,看到日子质朴本真的那一面。”吴福康说。